智慧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IB)是現代科技的產物,涉及多個學科的眾多技術,是建筑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即所謂的 A+3C 技術(Architecture、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rol)相結合的產物。
智慧建筑從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在美國出現,到 90 年代初才逐漸被人們所認識。經過將近 30 年的發展,智慧建筑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而不斷豐富和發展。
智慧建筑的內涵就是其功能,是一個發展中的概念。智慧建筑不是終極狀態,而是不斷完善的過程。
早期的智慧建筑,實際上是以自動化技術為主導而裝備起來的建筑。而嚴格意義上,21 世紀以前的智慧建筑都屬于自動化類型的建筑,還稱不上完全意義上的智慧建筑,當然自動化是實現一切智慧化的基礎和前提,同樣地建筑自動化也是實現智慧建筑的基礎和前提。
進入 21 世紀以來步入了信息時代,人們從信息資源的角度出發,重新審視了智慧建筑的需求,提出了節能、環保和可持續的“綠色建筑”的理念,建筑才真正進入了智慧化的發展階段。
關于智慧建筑,在國際上還沒有達成統一的定義。下面為具有代表性的美國智慧建筑學會與歐洲智慧建筑聯盟所作出的定義,以及我國對智慧建筑的普遍性認識: (1)美國智慧建筑學會認為,通過將建筑物的結構、系統、服務、管理等 4 項基本要素以及它們的內在關系進行優化,提供一種投資合理、安全舒適、高效便利的建筑環境。
(2)歐洲智慧建筑聯盟則認為智慧建筑創造了良好的建筑環境,有利于提高用戶的工作效率,同時降低建筑維護成本,提供有效的資源管理途徑。
(3)在我國,普遍認為智慧建筑的重點是使用先進技術對建筑進行控制、通信和管理。我國建設部頒布的智慧建筑國家標準《智慧建筑設計標準》(GB/T50314-2006)把智慧建筑定義為:以建筑物平臺為基礎,同時也具有信息設施、信息化應用、建筑設備管理、公共安全等系統,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優化組合為一體,為用戶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節能、環保、健康的建筑環境。
總的來看,我國定義“智慧建筑”側重于技術的自動化和建筑功能的控制作用。歐洲定義則將焦點放在通過技術滿足居住者的需求及綠色可持續發展。智慧建筑的理論基礎是智慧控制理論。智慧控制(intelligent controls)是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能自主地驅動智慧機器實現控制目標的自動控制技術。